首页
产品系列
行业应用
渠道合作
新闻中心
研究院
投资者关系
技术支持
关于九游集团品牌
|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工智能 > 《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编辑:九游集团品牌      时间:2020/5/29      主题:其他   [加盟]

鲁工信技〔2020〕80号

济南市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5月20日

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动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下简称“先导区”)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助推全省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我省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善,为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济南、青岛两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全省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企业广泛分布于软硬件支撑层、前沿算法技术、垂直应用等各领域,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和优势产品正在孕育成长。但总体看,我省有的地方和企业对人工智能在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及产业支撑力不足,产业规模偏小,基础研发能力薄弱,尤其芯片、传感器、算法、深度学习等基础核心技术方面差距较明显,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生态储备不足,未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全省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抢占黄金机遇推动产业发展,济南和青岛两市要采取“一区两翼”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和资源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和融通发展等,加快推动先导区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高地,推动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工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济南、青岛两极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一区两翼”模式,按照“错位+融合”的发展路径,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发展格局。在核心算法、应用示范、标准制定、创新平台、开放交流等领域先行先试,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环境,推动先导区人工智能产业快成长、上规模、强实力,全面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统筹协调、环境营造等方面作用,加强对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的谋划,推动优质创新创业资源集聚,推进项目、基地和人才等统筹协调布局。

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的主导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分步骤、分领域推进产业发展,扩大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效应,加快形成技术和产业的新竞争优势。

生态赋能。突出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应用,加强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推人工智能人才和科技成果在先导区落地发展,提升经济社会智能化水平。

融合发展。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速融合,形成一批应用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增强人工智能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的支撑渗透能力。

(三)主要目标。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建成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不断放大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赋能”效应,推动智能经济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增长点。力争到2025年,全省以济南、青岛为龙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初步建成,先导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带动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着力实现“三个一批”:

1.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培育形成一批拳头产品、特色创新型企业和标志性产业集群,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能轨道交通等领域,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

2.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测评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培养壮大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云计算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超算中心等综合性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

3.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新模式。基于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层次和水平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能轨道交通等领域全生命周期的运用更加普及。

三、实施路径

以先导区创建为落脚点,按照“龙头企业建链、重点产品延链、平台建设补链、优势融合强链”的总体思路,促进人工智能产品链、资金链、人才链全生态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向终端产品迈进、向新增长领域集聚。

(一)龙头企业建链。支持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优化布局中的整合作用,对人工智能前瞻性优势资源的集合效应,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发挥本地龙头企业吸引力,瞄准央企、总部企业、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等,开展精准招商,推动在先导区建设区域总部、孵化基地,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等。鼓励龙头企业与先导区企业合作,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融合发展生态体系,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推动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加入产业链创新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格局。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选树一批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可复制的人工智能应用样板工程,建成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共建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汇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测试推广、信息交流、人才培养、创业孵化、资金支持等服务,推动构建基于创业培训、投资孵化和经营为一体的人工智能科技应用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二)重点产品延链。突破一批重点人工智能产品,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优势产品及产业集群。

1.智能计算设备。面向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开发中央处理服务器(CPU)、图像处理服务器(GPU)、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加速卡等硬件产品以及智能管理软件、训练框架等软件产品,提供全栈式人工智能计算解决方案,加快发展面向金融、公共安全、轨道交通、军民融合等领域的智能计算设备产业。

2.智能机器人。围绕机械、汽车、电子、医疗、危险品制造、轻工、化工、物流分拣、社会服务等需求,开发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视觉捕捉分析系统、语音指令转录系统等功能部件,支持具备智能交互、智能操作、自主学习、人机协同能力的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

3.智能装备。开展集计算、通信、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顶层设计,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系统。发展轻型高速堆垛机、超高超重型堆垛机、高速智能分拣机、智能多层穿梭车、智能化高密度存储穿梭板、高速托盘输送机等智能物流仓储装备。积极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重点引进、培育、研制并推广使用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他能源驱动的主流增材制造工艺装备。加快开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及高性能电子枪、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头)等配套核心器件和嵌入式软件系统。发展智能传感装备和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激光跟踪测量仪器、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以及远程运维及健康检测系统等检测设备。提升高档数控机床的自检测、自校正、自适应、自组织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优化控制装备在复杂工作环境的感知、认知、控制能力。

4.视频图像识别系统。推进生物特征识别、视频理解、语义分析、跨媒体融合等技术创新,开发人证比对、目标检测、视频监控、图像检索、视频语义等典型产品,拓展深化安防、交通、金融、物流等领域视频图像识别与行为分析系统。

5.智能芯片。推动相关企业开发面向边缘计算场景的FPGA智能解决方案,研发高能效人工智能加速芯片。大力引进掌握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以及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专用领域人工智能芯片核心技术企业,构建视听完备的智能芯片产品布局。

6.智能传感器。突破家居、医疗、汽车、核电等领域高精度高可靠性新型传感器技术,研制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智能称重、智能测量等智能传感器产品。加快引入微机电系统(MEMS)智能传感器设计、封装和个性化测试等相关企业,完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条。

7.智能软件及终端产品。研发深度学习分析及管理软件、大数据挖掘、视觉分析软件、语音识别等智能软件产品,突破融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维一体化智能软件研发支撑平台,围绕政务、交通、安防、教育、金融、医疗、能源等细分领域研发人工智能计算系统与创新应用的智能解决方案,开发视觉产品、语音助手、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电、无人机等终端产品。

(三)平台建设补链。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数据开放平台、超算平台、开源开放共性技术平台、标准测试评估平台、产学研用协同研发平台等,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构建基于规模化创业培训、投资孵化和经营为一体的应用服务体系。

1.推动搭建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测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立辅助研发和产品评价的测评、训练平台,构建区域性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标准测试评估平台,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服务及行业应用的测试和评估方法及工具,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新模式、新业态的推广应用。

2.开放面向深度学习的计算平台及公共数据库。培养壮大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省云计算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E级超算中心等综合性的人工智能公共计算平台,搭建满足应用场景和行业应用需求的计算集群。鼓励领军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放计算资源,支持开源开放平台、开放技术网络、开源社区、开放计算服务平台建设。探索设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协议,共同打通产业链,共同标注可靠的行业数据,建立人工智能行业公共数据库,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3.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全景化平台。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先导区率先落地。加快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发展,使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集中全省优势资源,重点支持先导区打造“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促进现代优势产业支撑发展的“赋能”作用,打造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大力支持发展突破一批融合性新兴业态,推动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提高全行业智慧化水平,壮大“智能+”新经济新业态。

(四)优势融合强链。探索打造人工智能“济青一体化”发展模式,引领带动济青周边区域乃至整个山东发展,强化政策协同的制度衔接,共享公共服务的普惠和便利,推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能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

1.智能制造。围绕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化发展需求,以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1)加快突破智能装备关键领域。支持设备方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共同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硬件、前沿技术发展。重点突破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执行的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检测分析、仓储物流等智能化关键设备;突破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器、智能芯片等控制部件;加快视觉和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数据处理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攻关。以济南为中心,到2022年建成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基地、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智能电力装备企业集群。

(2)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工业融合。在企业生产设备上,积极鼓励智能机器人、高精度传感器智能视频监控以及多维度通讯设备等智能装备在生产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实现对生产环节的海量数据进行监测收集,同时建立多维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生产之间的传输。在企业生产线网络上,推动装备企业与数据分析企业基于设备数据进行合作,开展控制算法、共享数据平台、设备运行参数优化等服务,实现对生产数据的分析、整合、管理、决策,做到数据结果反馈生产线,实现生产线的优化。在生产体系上,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制造业生态系统,驱动企业在技术研发、开发制造、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展全角度创新,实现融合发展。

(3)打造开放创新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鼓励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企业深入挖掘不同行业和生产场景,提供丰富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工业生产、科研、资金、管理等资源科学分配,为行业生产提供全面感知,利用移动应用、云端资源、大数据分析服务,实现各类要素和资源的信息交互,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产业链的融合,推动传统工业模式升级改造。

2.智慧医疗。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医疗”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全新的创新资源整合新载体。

(1)助力医疗用品和药品研发。鼓励将临床经验与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推出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医疗解决方案,推广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智能化医学设备。鼓励人工智能助力病毒基因组识别、蛋白组学、代谢组学、新药和疫苗研发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分子数据进行训练,实现疾病识别和药物效果预测,降低医学时间成本,提高疾病识别和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2)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建设。加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将医院临床数据通过医疗大数据与应用服务进行共享整合,实现对区域医疗数据便捷可靠地查询、分析、安全访问和监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医疗图谱,实现医疗辅助诊断,力争率先实现数据授权运营、健康病例和诊断报告互联互通,做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等模式输出。到2022年,力争吸引150家左右企业入驻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引领智慧医疗产业发展。

(3)打造全周期的智慧医疗体系。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开发整合医院医疗资源,实现患者采用“选择+挂号+流程指引+诊疗+缴费+检查报告查询+费用明细查询”模式的医院一体化服务。就诊前,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预测能力,平台自动推荐最优的就医地点、就医时段、诊疗医生,帮助病患网上预约挂号。就诊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远程诊断和远程阅片,利用平台整合病患信息,建立云端病例。就诊后,平台协助病患完成缴费、医保报销和查询等,根据就诊结果,平台自动定期进行健康访问,建立患者地图,做到病情实时预警与监控。

3.智能家居。以提升用户智能化体验、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智能家居研发制造产业集群。

(1)做强智能家电。依托省高端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发高端智能家电产品,引进关键配套,培育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以提升用户智能化体验、满足市场消费升级需求为方向,大力发展新型智能家电终端产品,建立开放式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家庭生态圈。支持集成电路、超高清显示等与系统整机(终端)协同发展,补齐产业链核心基础环节。加强智能家电信息安全技术和标准体系的研究,支持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升智能家电制造水平。

(2)突破新型显示。实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突破超高清成像、高带宽实时传输、超高速存储、HDR显示兼容与动态适配等关键技术,引进超高清显示、系统级芯片等关键项目,发展超高清视频制播设备、终端产品与内容制作。推进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实施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引进内容制作企业,汇聚高端人才,提升超高清产业的市场化水平。

(3)构建智能家居创新生态圈。打造以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家居创新生态圈,产融结合孵化建设全产业链体系。推动开放式智能家居大数据平台建设,链接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等生态资源,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家居产业生态。支持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家居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整合优势资源,联合社会资本,为创客提供包含投资、学院、供应链和渠道加速、空间、工厂、创新技术等一站式孵化服务。

4.智能轨道交通。依托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运用,提高产业技术协同研发和增值服务能力,打造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和集成服务基地。

(1)提升整车制造。依托优势企业,开发基于人工智能驾驶脑的智能列车谱系化产品,提升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领先优势,扩大城市轻轨、地铁市场份额。推动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加快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等前沿新产品产业化。

(2)补齐产业短板。补齐高铁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和新型复合材料车体等关键配套产业链,着力引进通号、运控、路网装备等地面设备制造厂商。引进发展蜂窝铝、碳纤维、中空夹芯等复合材料及合金技术科研院所及产业化项目。加快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出口服务基地及全球轨道交通车辆检测认证中心建设,引进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智能通讯、传感器制造、智能电器设施制造及与其相关的科研配套项目。

(3)拓展智能运维。针对动车组分布广、跨度大、频次高、运行环境复杂等特征,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列车自主运行与多终端主动运维系统,拓展增值业务,实现从动车组设计、制造到检修运维全生命周期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存储、治理、整合、挖掘应用和运维安全,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系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能力。

四、实施保障

(一)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先导区建设省市两级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与国家级智库合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战略咨询服务。鼓励以项目合作、技术转移等方式,采取“一事一议”办法,柔性引进领军人才和专家团队。加强对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的协调和督导,推动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确保项目落地。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济南、青岛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等,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产品研发、应用示范、场景开放、企业培育、平台建设、合作交流等工作,着力打造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鼓励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人工智能项目。

(三)积极搭建创新应用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揭榜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并对成功揭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发挥我省制造业基础雄厚和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优势,开展面向工业、交通、安防、金融、物流、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场景应用需求,积极搭建应用场景技术供需对接平台,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四)加大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引导发挥行业联盟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对接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智融齐鲁”人工智能助力全省工业技术创新深度行活动,组织优势产业同基础软硬件、前沿算法技术、各垂直领域优势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对接,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赛道,挖掘人工智能优秀项目,推动人工智能产品落地,吸引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企业等创客团队积极参与。

(五)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技术产业化应用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多渠道、多途径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管理团队,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和企业,积极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方式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创业。加大人工智能实训力度,支持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培训合作,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实训基地,建设结构优化务实高效的人工智能人才梯队。

 




2019-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深度报告

国内人工智能追赶速度迅猛,但基础薄弱问题突出。从中短期看,技术优化、落地场景的开拓和渗透是是最主要的增长点;从长期看,智能生态体系建设才是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

钱锋院士:人工智能赋能流程制造

智能、自主、可控是未来流程制造智能化的前沿研究方向,需要通过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流程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拓展“智能+”,研究面向复杂系统的多时空尺度的优化调控方法和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十大技术趋势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是指机器学习和智能行动的能力,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根据从数据中学到的知识来做出决定、执行任务,甚至是预测未来的结果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典型企业案例-影谱科技

影谱科技与中国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大学均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及创新模式,释放AI的更大潜能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典型企业案例-眼神科技

眼神科技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核心算法和统一平台,赋能合作伙伴,实现场景落地,已经服务于全球 2000+客户,涵盖了金融、教育、社保、公安、政府、军队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多个领域, 与全国80%以上银行机构和超过100所高校达成合作

2019中国人工智能落地投入强度十大城市

城市名单: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武汉市,杭州市,苏州市,南京市,合肥市

《2019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

报告对2019年人工智能落地情况进行延续性研究,报告从五个视角加以总结,并通过问卷调研、访谈、案头资料等方式形成了4份榜单,分别展现了初创企业、成熟企业乃至各个城市迎接智能化变革的阶段性投入和成果

人工智能抗击疫情产品分析

人工智能抗疫产品在有数据、有积累的场景能够快速形成落地产品,但在其他缺少行业数据的场景发挥作用有限,提供公共行业数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
 
资料获取

服务机器人在展馆迎宾讲解
新闻资讯
== 资讯 ==
» 人形机器人未来3-5年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方
» 导诊服务机器人上岗门诊大厅 助力医院智慧
» 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发布《数字青岛20
» 关于印发《青海省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措
» 全屋无主灯智能化规范
» 微波雷达传感技术室内照明应用规范
» 人工智能研发运营体系(ML0ps)实践指
» 四驱四转移动机器人运动模型及应用分析
» 国内细分赛道企业在 AIGC 各应用场景
» 国内科技大厂布局生成式 AI,未来有望借
» AIGC领域相关初创公司及业务场景梳理
» ChatGPT 以 GPT+RLHF 模
» AIGC提升文字 图片渗透率,视频 直播
» AI商业化空间前景广阔应用场景丰富
» AI 内容创作成本大幅降低且耗时更短 优
 
== 机器人推荐 ==
 
迎宾讲解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迎宾、讲解、导诊...)

 

                              消毒机器人排名                导览机器人         
版权所有 © 九游集团品牌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运营中心:北京·清华科技园九号楼5层     中国生产中心: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销售1:4006-935-088    销售2:4006-937-088   客服电话: 4008-12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