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传统基础设施成网提效,新型基础设施实现领跑,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轨道上的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建设取得关键进展,“一区”一体化发展水平和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两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作用显著增强。
1 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立足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推进“四网融合”,实现城轨快线(市域铁路)运营里程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初步建成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
2 城市水系统健康高效。城市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水质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城市排水系统短板得到有效补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集中收集率达73%以上,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基本达到100%。
3 绿色空间生机盎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初步形成,增加城市绿地750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巩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谱写崭新篇章。
4 能源供应稳定可靠。区域电力供应格局更趋优化,保障全市用电量1600亿千瓦时。
5 城市安全保障强劲有力。自然灾害坚强防御后盾更加牢固,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达88%,防洪工程风险隐患基本消除;地震监测能力下限重点地区达到1.0级,其他地区达到2.0级。
6 “新城建”助推转型。CIM(城市信息模型)应用更加广泛,数字化建造模式全面推广。全市5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千兆光纤网络实现城乡基本覆盖,累计建成15万个5G基站。
附件: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渝府办〔2022〕21号;推动实现使用存量楼宇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上万家,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1000亿元
渝府发〔2022〕37号;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和紧密联系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共重庆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自主培育重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数量超过120项;新增市场主体累计数量超过10万户;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6300亿元;累计达到55亿美元左右
渝北府办〔2022〕25号,打造元宇宙先导试验区和元宇宙生态产业园,实施6个一工程,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优化元宇宙产业布局
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推进气候友好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渝府办发〔2022〕40号,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人才住房5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约10万户,实施智慧小区建设项目600个
渝府发〔2022〕3号,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突出四个面向战略导向,着力打造战略科技高地
渝府办发〔2022〕35号,到2025年,全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为完善,全市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出口规模突破1000亿元
渝府办发〔2022〕41号,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每亿元研发投入高价值发明专利产出达到16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突破130亿元
渝府办发〔2022〕52号,实施优质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优质技工学校和专业,到2025年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比例达到60%
渝商务发〔2022〕11号,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建设重点,以消费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提质布局县域商业网点
制定了18个量化指标;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00平方米;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180个;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35个;等级景区智慧化率达到100%
渝卫发〔2021〕52号,规划共分为发展基础,发展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智慧医疗标杆城市
渝府发〔2021〕42号,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全面建成,重庆市数据图谱与城市信息模型基本建成,数据共享开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