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需求,以及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上海科普事业持续发展,全力打造全国科普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力争到2025年,建设3个国际一流的科普场馆,10个左右国内领先的科普场馆。向公众推荐原创(含译著)优秀科普作品不少于100部。创制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影视作品5部以上。打造1个具有国内外较强影响力的城市科技活动,培育5个以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公众美誉度的科普活动品牌。
1.完善学校科学教育。丰富科学教育内容,促进学校科学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2.健全社会科学教育。健全面向在职人群的科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在职人群的就业、择业、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3.强化优质内容创作。对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需要,提升优质内容的原创能力,重点聚焦科技创新、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创制一批高水平的作品
4.提升科学传播能效。应对传播变革,加强新渠道、新技术应用,提高科学传播效益。拓宽传播网络、丰富传播样式、创新传播手段,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科学传播体系。
附件: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普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聚焦人才,品牌,头部企业,通道,平台五个关键,实施五项重点举措,推出八个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创新内核高能,总部高度集聚,流量高频汇聚,深度融入的五型经济生态系统
沪科合〔2022〕18号;绕国家长远发展和长三角区域特色优势的重大创新领域,建立长三角地区国家实验室体系协同机制;着力构建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沪科合〔2022〕19号;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政策实现全域互联互通;保障科技创新券政策与长三角科技资源的有效衔接,推动科技创新券发挥效益和长效运行
解读了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内涵目标,建设领域,行动原则,全方位勾勒上海未来的转型方向,明确了8大领域,34项具体行动建议
沪府办发〔2022〕10号;积极落实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相关工作要求,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组织实施10个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
黄浦恢复重振三十六策,从10个方面提出36项具体举措,围绕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政策目标,对市场主体关心的复工复产等方面分类施策
从5大方面,制定30条举措,全力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力争让更多市级政策措施在杨浦落地实施,又注重前后衔接,充分吸纳以往出台政策中企业感受度较好的举措
沪府规〔2022〕5号,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引导银行对减免房屋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入抵扣
优化信用长三角网站功能,实现与三省一市公共信用平台系统对接,加强三省一市信易贷平台合作,共同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水平
沪府办发〔2022〕6号,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30%以下,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7%左右,新增风电装机规模180万千瓦
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形成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路线图及配套政策举措,新增发布100项以上城市数字化转型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
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要突破,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构建一核三基四前五端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核心先导领域,优先发展三个基础支撑领域,大力发展五个终端创新领域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上海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2.2万亿元;产业基本具备自主发展能力;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
全面支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为落脚点,聚焦五个新城等一批重点发展区域持续发力,连接体系锻长补短;计算感知深根固柢;信息枢纽包容开放
形成与国际数字之都相适应的广泛深度赋能格局;形成与国际数字之都相适应的广泛深度赋能格局;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人工智能敏捷治理的制度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