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的核心作用在于突破数据标注的困境。通过学习海量无标注的数据进 行预训练,大模型拓展了整体模型前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了大模型的 知识水平。这种方式使得大模型能够在后续下游任务中以低成本且高适应性的方 式发挥应用价值。
在实践中,大模型首先通过基于海量数据的自监督学习阶段完成了“通识” 教育。接着,通过“预训练+精调”等模式,在共享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具体应 用场景的特性,用少量数据进行相应微调。这种方式使得大模型可以高水平地完 成任务,为各种领域带来了更准确、高效的解决方案。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 告》显示,从全球已经发布的大模型分布来看,中美两国数量合计占全球总 数的超 80%,美国在大模型数量方面居全球之首。有专家披露,据不完全统 计,目前中国 10 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 79 个。
《报告》显示,我国 14 个省市和地区在开展大模型研发,第一梯队是北 京、广东、浙江、上海;其中北京已发布 38 个大模型。在模型领域分布上, 自然语言处理仍是目前大模型研发最活跃的重点领域,其次是多模态领域, 在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等领域的大模型还较少。
《报告》认为,国内通用类大模型正在持续拓展应用领域,包括文心一 言、通义千问、星火认知等一批通用大模型正在快速发展,打造跨行业通用 化人工智能能力平台,其应用行业正在从办公、生活、娱乐向医疗、工业、 教育等行业加速渗透。同时,垂直领域专业类大模型也在不断深化落地,一 批针对生物制药、遥感、气象等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发挥其领域纵深优势, 提供针对特定业务场景的高质量专业化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大模型作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推动各行各业的革命性变革。
国内大模型发展迅速,中美两国在全球大模型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
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各自的大模型产品,如“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
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激增,国内人才缺口巨大,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000万。
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工作正在加强,新职业的认定和技能标准制定正在进行中。
企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合作,共同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创新,以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附件: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岗位与能力培养研究报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智能服务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