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大模型应用的白皮书,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白皮书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涵盖了产业大模型的发展、应用、评价标准、中国实践案例以及未来的展望与挑战。
一、需求推动大模型进入第二阶段:
描述了大模型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的过程。
强调了大模型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包括能源、金融、制造、交通物流、文娱等。
提到了大模型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以及资本对大模型产业应用的推动作用。
二、以“生成”能力赋能产业智慧化:
讨论了产业大模型应用的特征和技术关键环节。
(1)特征:
行业定制化:产业大模型针对特定行业进行知识增强,以满足行业特定的需求和解决行业特有的问题。
多模态处理能力:产业大模型能够处理和分析多种类型的数据,如文本、图像、声音等,以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知识增强:通过引入行业知识图谱、特定数据和专家经验等内容,增强模型的行业理解和应用能力。
场景适应性:产业大模型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专项训练和提升,以更好地适应特定任务。
智能化决策支持:产业大模型能够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2)技术关键环节:
基础大模型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基础大模型作为支撑,提供通用能力如理解、生成、逻辑推理等。
知识增强:对基础大模型进行行业知识增强,包括微调训练和向量数据库等方式,以适应特定行业需求。
任务拆解与协同:针对不同任务进行模型拆解和协同,确保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
模型瘦身:对大模型进行压缩和蒸馏,以降低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提高模型的部署可行性。
评价与优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可控性、能力增强、算力性价比、安全性和部署可行性等指标,以持续优化模型性能。
应用落地: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实际产业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这些特征和技术关键环节共同构成了产业大模型应用的核心,使其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各个行业,推动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发展。
强调了大模型在内容生成、知识问答、辅助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三、大模型产业应用正待标准形成:
提出了产业大模型应用需要评价标准的观点。
介绍了产业大模型应用的五大核心指标:可控性、能力增强、算力性价比、安全性和部署可行性。
提出了产业大模型应用评价工具箱,帮助产业和企业筛选适合的模型应用。
四、大模型产业应用的中国进行时:
介绍了中国在大模型产业应用方面的进展,包括案例征集和分析。
讨论了大模型在中国各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大模型应用的共性分析。
五、大模型产业应用的展望与挑战:
对未来大模型在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面临的技术和非技术挑战。
提出了大模型在产业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技术提升、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
附录部分提供了产业大模型典型案例的简介,涵盖了政务、金融、医疗、工业、文娱、交通、法律、建筑、教育等多个行业,展示了大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实例。
白皮书还强调了政产学研用各方通力合作的重要性,以推动大模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促进产业智能化发展。同时,白皮书也期待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产业大模型的发展前景,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智能服务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