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先进计算:聚焦算力、算法、算据三大领域,发展先进计算专用芯片等算力新器件,强化智能算法体系结构,提升算据字节量,重点布局海淀、朝阳等区,支持区块链与先进计算和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融合应用,力争到2025年区块链与先进计算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
科技服务业:面向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布局“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形成5个以上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建成一批专业化、集成化、市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塑造北京科技服务品牌,力争到2025年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25万亿元。
智慧城市:在北京全域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鼓励全域场景创新,吸引各行业、各领域新技术在京孵化、开展应用,加速形成创新生态,带动相关产业在京落地发展,力争到2025年,智慧城市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5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接近万亿,打造3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工程,培育多家千亿市值企业。
信息内容消费: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国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数字赋能消费创新发展为主线,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加大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消费新供给。重点布局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着力推动本市龙头企业进入国内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力争到2025年信息内容消费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
未来前沿产业布局
锚定六大领域,布局20个未来产业。到2030年,本市将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成果,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经理人和卓越工程师;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创新主体,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重点布局海淀、朝阳等区,支持区块链与先进计算和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融合应用;力争到2025年信息内容消费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
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达到80%;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其中智能装备部分达到3000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布局海淀区、朝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健康重点布局昌平区、海淀区,南部地区重点布局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集中精力推进100个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100个基础设施和100个民生改善项目,新建项目120个,续建项目180个,力争当年完工项目65个
京发改〔2023〕1336号;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作为市场主体参与项目招投标,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京科发〔2023〕11号;主动挖掘培育独角兽企业;开展独角兽企业战略级创新服务;强化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独角兽企业参与应用场景建设
面向未来信息通信和先进计算需求,在海淀、朝阳、石景山、通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元宇宙、量子信息、光电子等细分产业
梳理出了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文化传播,数字人直播等12个互联网3.0应用的细分领域,选取26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从应用场景的行业痛点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形成一批数据赋能的创新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领军企业,力争到2030年,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形成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
京政发〔2023〕14号;构建一批产业方阵,产业能级完成新跃升;塑造一批示范标杆,场景赋能驱动新应用;营造一流创新环境,生态构建形成新成效
京政办发〔2023〕15号;提升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能力;系统构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
京经信发〔2022〕34号,按照企业实际获得贷款产生利息的20%给予贴息,按照先付后贴,按季拨付的原则,每季度按实付利息给予企业贴息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