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范逐步建立;健全了防灾减灾指挥系统,加强了防灾减灾应急队伍的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有关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2. 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日趋完善;地震预测预报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完成昆明市防震减灾中心工程项目,东川区、安宁市、嵩明县、宜良县、富民县等8个测震台站升级改造任务,新建晋宁区宝峰地震宏观固定观测站,为区域地震监测、预报和应急救援提供有效组织保障。
气象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建成由1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687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个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高空探测站、1部多普勒雷达、4个闪电定位仪、25个大气电场仪、5个自动土壤水分站、2个气象卫星接收站、1个酸雨观测站和1个国家一级辐射站等构成的立体综合观测系统
3. 防灾减灾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先后完成地震监测站、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现代种子交易市场建设、防火阻隔系统、城市防洪河道治理工程、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防治等100项重点防灾减灾设防建设工作。
4. 自然灾害应对能力明显提升;与粮食加工企业签订“粮食应急加工委托协议书”,依托大型工程机械装备企业,建成覆盖全市的公路桥梁应急抢通工程分队,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桥梁突发事件抢通能力。建成Ⅰ类应急避难场所50个,进一步提升全市自然灾害应对能力。
5. 科普宣传和社会参与程度显著提高;各级、各部门通过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编制减灾科普读物、挂图或音像制品,制作宣传展板普及应急知识,发放各类应急知识手册、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 防灾减灾人才和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共建成各级各类应急队伍3000支,近10万余人,防灾减灾救灾队伍建设全面推进。
附件:关于印发昆明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的通知
邯政字〔2022〕18号;健全领导指挥体制;完善应急管理责任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机制;健全舆情应对机制
昆政办〔2022〕39号;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对应响应分级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Ⅳ级响应,坚持防大震,救大灾的底线思维
诸政办发〔2022〕34号;新建诸暨市人民医院暨南分院,传染病收治能力达到3.0床/万人以上;核酸检测能力达到单管24万管,全科医生达到5.0名/万人以上
晋政办〔2022〕21号;建成1个急救中心,4个急救分中心,12个急救站,配备46辆监护型救护车,28套车载急救设备,4套急救站急救设备,急救体系不断完善
信府〔2022〕4号;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涵盖危化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多个重点行业,10家非煤矿山,51家加油站,2家一般化工厂录入风险点危险源管理系统
宜府办发〔2022〕34号;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好应对气象灾害的资金保障;气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陇政办发〔2022〕68号;以全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总揽,以各县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8个市本级专项应急预案为基础,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淮应急〔2022〕32号;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气象监测精密度达到88.75%,公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达到95%,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
临政办字〔2022〕90号;通过书面方式向上级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疫苗安全事件信息,紧急情况下可通过电话方式报告,初报,续报,终报,核报
凉府发〔2022〕9号;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超过60%,应急管理部门综合行政执法装备达标率达到100%,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设定了13项主要指标,设定了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7个方面任务
设定了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深化应急管理法治建设,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升应急信息支撑能力,凝聚公共安全应急合力等7个方面34项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