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主的智能机器人发展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基础雄厚,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的完善度全国领先,已经形成规
模化产业发展模式,集聚效应正在被释放。
京津冀地区
• 凭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高等人才集聚的优势,京津冀地
区在“AI+机器人”方向不断发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质量和
附加值相对较高;
•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已经形成以高端工业机器
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为主要方向的产业链条,打造
“链”式集群优势,本体核心零部件自给率正在持续稳步上
升;
• 截至2022年7月,京津冀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995家,
其中北京466家,天津235家,河北294家。
长三角地区
• 经济基础雄厚,就业条件优良,吸引全国各地人
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人才在此汇集发展;
• 已建立起了目前国内最完善、系统最健全的机器
人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了以上海、昆山、无锡、
常熟、徐州、南京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实现规模
化产业发展模式;
• 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也处于国内领先
水平,依托国内外先进龙头企业、高校的示范集
聚效应,诞生了一批具有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能
力的企业;
• 截至2022年7月,长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4547家,其中上海1118家、江苏2254家、
浙江1175家。
珠三角地区
• 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为核心,不断推动工业机器
人在高端制造及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同时深耕商用服
务机器人赛道;
•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规模庞大,生产线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改造
升级为本区域机器人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现已形成从关键
零部件到整机和应用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
• 截至2022年7月,珠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2643家,
增幅明显。
深化构建“东西互动,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完善“4+X”总体布局,推进浦东张江, 徐汇滨江,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等四大优势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服务机器人更快发展,公共服务场景的应用价值得以被开发,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放大
产线自动化时事先程序设定控制,机器智能时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人工智能时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技术具备类人特征,有自主思维能力
产业链上游硬件方面: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 智能芯片, 传感器, 末端执行器;软件方面:交互系统, 控制系统,决策技术,感知系统
凭借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初代“AI+”机器人产品逐步成熟,生成式AI的爆发与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
机器人在AI技术的加持下,将从一台面向工程师的可编程专用设备,升级为普通用户可用 的,根据任务自主编程运行的智能设备低,将是智能产业走向爆发 的临界点
智能带来的 AI 价值远比人形机器人更大,最大的特质就是能够以主人公的视角去自主感知物理世界,用拟人化的思维路径去学习
让机器人能够确认和分辨一个行为仅仅只是第一步,这也只是传统旁观式 AI 学习所达到的功能水平,通过感知环境实体亲身体验完成具身学习,最终理解场景并形成"打开
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保守/中性/乐观预估下,分别有望达548/855/1400亿元
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34亿美元,复合增速预计可达27%,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至2024年的140亿美元
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24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02亿美元,2020-2024年CAGR约 29%,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至2024年的290亿美元
中国机器人2024年有望达251亿美元市场规模,2020-2024年CAGR约22%。
根据IFR、中国电子学会数据,预计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有望达到660亿美元,2020-2024年CAGR约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