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步调一致很关键)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应对疫情对投资运行的影响,国家发改委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补短板等重点领域,选准投资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强脱贫攻坚、交通能源、重大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市政设施、社会民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补短板领域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更加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以上字体加重的部分就是已经很明确表示要重点支持的方向。为实现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这轮操作将主要是通过密集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发行政府专项债券,加快项目审批和项目前期工作,形成储备项目库精准对接政策性银行和主要资金渠道,实现资金保障。可以肯定的是,从我们近期对各地方深入调研发现,各地方政府均步调一致的同步积极按这几个步骤操作,并且效果明显,让我们对抗击疫情影响和未来可能的全球经济危机有了信心。
02 如何定位未来的县城(读文件很重要)
如何定位未来的县城,也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突破,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的格局。这个问题我们觉得,高层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开始了一系列政策实验。
很重要的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2019年4月15日),这个文件的总体要求很明确的指出了“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看不懂?不要紧,我们再说的直白一点,重点的目标就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好了,就是找差距,哪些领域可以缩小差距,就基本可以在哪些领域补短板发力。但需要关注的发力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我们认为再加一个就是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补短板工程。最近很重要的一个试点就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验区聚焦了十一个方面深入探索、先行先试。是要建立起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些未来对县城的方向。希望已经列入试点的城市积极抓住这次重要机会。
那么我们认为,对未来县城定义的基本逻辑很重要,逻辑没变,重点就没变,逻辑变了,工作的重点就要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可能形成的城乡格局是:高铁、飞机形成链接各城市的骨干网络,城市聚合人口的能力不断加强,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周边县城成为其产业发展协同及人口流动支撑,县城基础设施向城市补齐,周边村镇居民向县城聚集,腾挪出来的空间和土地通过高标准农田、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养殖、现代农业园区等现代、高效、绿色农业转型。县城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迁徙流动,城市技术和资源不断向县城输送,最后形成城乡融合协同发展体系。
03 县城补短板领域
回到本文的标题,回答一下县城补短板领域是什么,其实就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领域。结合本轮投资重点,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策划项目:
公共卫生方面
现在疫情防控向防境外输入和内部输入两个方面开展,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隔离设施是否充足,总不能老是征用酒店,为应对不确定性风险,补短板的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对县城公共卫生领域的疫情应急能力提升。主要是现有医院提升或增设传染病科室的诊治能力。同时,储备一些后备床位,就需要对现有的一些地方医疗设施进行改扩建。此外,还需要一些可以随时转化而成的“方舱医院”。
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加强市政设施建设领域的补短板建设,缩小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差距。可以关注的方向:医废资源处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水电气暖设施、公共停车场(汽车产业随受重创,但是购置税是重要税源,依旧会扶持并且加速更新,而且现在去县城看一看,停车都没有地方,满大街找车位,城市病在县城也开始显现)、新能源充电设施、公厕改建等等。
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的补短板,可以关注的方向: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5G、养老设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普惠性学前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综合性旅游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客运设施、无接触式配送平台(打通农副产品流通中间环节、消费扶贫、电商等下沉市场)等等。
县城要素合理配置的补短板,可以关注的方向:农业生产保护、冷链物流设施、新经济业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等等。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重点是老旧小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机器人公司 机器人应用 智能医疗 物联网 机器人排名 机器人企业 教育机器人 机器人开发 独角兽 消毒机器人品牌 消毒机器人 |